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11 08:52: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5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政办发〔2003〕138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

  为加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江苏省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非公办教育机构的教师队伍管理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教育机构分工负责。
  第二条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在同级人才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依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独立开展工作,负责办理教师人事代理、准入、流动、培训等业务;教育机构负责教师聘用、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工作。

  第二章 资格准入

  第三条 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第四条 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携带教师资格证书、与原工作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身份证和新签聘用合同等材料到当地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 聘 用

  第五条 各级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要举办教育人才市场,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教育人才招聘活动,为非公办教育机构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
  第六条 所有非公办教育机构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聘用合同制,与受聘教师订立聘用合同,并经教育人才服务中心鉴证。
  第七条 聘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包括下列内容:
  (1)试用时间,聘用期限;
  (2)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
  (3)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及相关福利待遇标准;
  (4)工作纪律;
  (5)变更、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条件;
  (6)违反聘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
  (7)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 聘用双方发生争议的,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教师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聘用擅自离岗离职的人员;
  (2)聘用因违法、违规被取消教师资格的人员;
  (3)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
  (4)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人事关系管理

  第十条 实行聘用教师人事代理制度,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所聘用的教师,均须到当地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合同鉴证等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教师由公办教育机构到非公办教育机构任教的,必须在每年6月底前向所在教育机构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教育机构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年7月底前予以答复。
  教师在非公办教育机构之间流动或解除与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合同的,必须在每年6月底前向所在教育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教育机构要在当年7月底前予以答复,并将结果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公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可以随时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要求,所在教育机构要在一个月内予以答复,并将结果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1)在试用期内的;
  (2)未能按国家规定和聘用合同约定获得劳动报酬或工作条件的。
  第十三条 非公办教育机构要建立专任教师的考核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升、奖励和计算工龄、教龄的依据。
  第十四条 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专任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享有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待遇。

  第五章 培 训

  第十五条 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教师培训计划。
  第十六条 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的在职在聘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高、中级职称教师每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初级及以下职称教师每人每年不少于42学时。同时,还应参加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外语、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及任教学科的业务培训。
  第十七条 教师培训工作应以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师德、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十八条 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在职函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
  第十九条 要对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培训工作予以适当奖励;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每年应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2.5%设立教师培训资金,保证培训经费投入,教师培训进修期间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处 罚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定期对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教育机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教师,将视情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中非公办教育机构指各类民办学校、公有民营、股份制等教育机构。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12月1日执行。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2004年6月7日国务院文件国函[2004]43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你们《关于审批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4年修订)的请示》(发改外资〔2004〕78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废止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和原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由你们制订新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为了保证工作衔接,原目录自新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杭州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若干规定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若干规定》的通知

杭政办〔2001〕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杭州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若干规定


  一、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以下简称《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18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依法实行登记,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三、市民政局及区、县(市)民政局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级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四、登记管理机关审核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程序为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
  (一)受理。申请登记的举办者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登记申请表全部齐全、有效后,方可受理。
  (二)审查。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申请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条件。
  (三)核准。经审查和核实后,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登记的单位或个人。
  (四)发证。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颁发有关证书,并办理领证签字手续。
  (五)公告。对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公告。
  五、从事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业事业活动的民办单位,应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予以登记。
  从事其它行业事业活动,自愿承诺并在章程中载明不以营利为目的且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也应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予以登记。
  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参照事业单位管理的民办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举办的民办单位,由境外组织、个人在中国境内举办或与内地民间力量合作举办的非营利机构,暂不纳入登记范围。
六、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下列所属行(事)业申请登记:
  (一)教育事业,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民办专修(进修)学校,民办培训(实习)学校或中心等;
  (二)卫生事业,如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
  (三)文化事业,如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室)、博物馆(院)、美术馆、画院、名人纪念馆、收藏馆、艺术研究院(所)等;
  (四)科技事业,如民办科学研究院(所、中心)、民办科技传播或普及中心、民办科技服务中心、民办技术评估所(中心)等;
  (五)体育事业,如民办体育俱乐部,民办体育场、馆、院、社、学校等;
  (六)劳动事业,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
  (七)民政事业,如民办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办婚姻介绍所,民办社区服务中心(站)等;
  (八)社会中介服务业,如民办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民办评估咨询服务中心(所),民办信息咨询调查中心(所),民办人才交流中心等;
  (九)法律服务业,如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民办法律咨询事务所或中心等;
  (十)其他。
  七、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二)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必须符合国务院民政部门制订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
  (三)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四)拥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且其合法财产中的国有资产(不包括国家资助和社会捐赠、资助)份额不超过总财产的三分之一。开办资金必须达到本行(事)业所规定的最低限额。没有规定的,一般不得低于3万元;
  (五)有必要的场所。
  八、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举办者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记申请书。登记申请书应当包括:举办者单位名称或申请人姓名、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住所情况、开办资金情况、申请登记理由等;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批准文件应当包括:举办者章程(草案),资金情况(特别是资产的性质),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格,场所设备,组织机构及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等内容的审查结论;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住所或活动场所须有产权证明或一年期以上的使用权证明;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验资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验资资格的机构出具;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目前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有否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个人简历等。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为身份证的复印件,登记管理机关认为必要时可验证身份证原件;
  (六)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草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名称、住所;
  2、宗旨和业务范围;
  3、组织管理制度;
  4、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产生、罢免的程序;
  5、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
  6、章程修改程序;
  7、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8、需要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合伙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章程可为其合伙协议。合伙协议应当包括:
  1、名称、住所;
  2、宗旨和业务范围;
  3、组织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
  5、章程修改程序;
  6、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7、需要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其章程或合伙协议中载明该单位的增值部分不得分配,解体时财产不得私分。
  九、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事项为: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
  住所是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办公场所,须按所在县(市)、区、乡(镇)及街道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登记。
  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符合法律及政策规定。
  开办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
  业务主管单位应登记其全称。
  十、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成立登记申请的全部有效文件并发出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国务院《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十一、经审核准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根据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方式,分别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对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
  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民办非企业单位可凭据登记证书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十二、《条例》实施前已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经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应当简化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记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四)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执业许可证明文件。
  十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2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变更的理由,并附决定变更时依照章程履行程序的原始纪要。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变更登记申请书的,申请单位还应提交说明不能签署理由的文件;
  (二)业务主管单位对变更登记事项的审查同意文件;
  (三)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十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住所、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发生变更的,除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文件外,还须分别提交下列材料:变更后新住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变更后的业务范围;变更后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以及《办法》第六条第六款涉及的其他材料;变更后的验资报告;原业务主管单位不再承担业务主管单位的文件。
  十五、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变更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交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由登记管理机关换发新的登记证书。
  十六、民办非企业单位修改章程或合伙协议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20日内,报原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报请核准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核准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章程或合伙协议的修改说明及修改后的章程或合伙协议;
  (四)有关的文件材料。
  十七、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变更登记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10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不予变更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
  十八、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申请注销登记: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不再具备本《规定》第七条规定条件的;
  (三)宗旨发生根本变化的;
  (四)由于其他变更原因,出现与原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不一致的;
  (五)作为分立母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因分立而解散的;
  (六)作为合并源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因合并而解散的;
  (七)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注销的;
  (八)其他原因需要解散的。
  十九、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销登记时,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的,还应提交说明不能签署理由的文件;
  (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
  (三)清算组织提出的清算报告;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印章和财务凭证;
  (六)登记管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十、登记管理机关应在收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销登记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5日内作出准予注销或不予注销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十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公告分为成立登记公告、变更登记公告、注销登记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发布的公告须刊登在公开发行的、发行范围覆盖同级政府所辖行政区域的报刊上。
公告费用由民办非企业单位支付。
  二十二、成立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代码、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时间、登记证号。
  二十三、变更登记公告的内容除变更事项外,还应包括名称、登记证号、变更时间。
  二十四、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登记证号、代码、业务主管单位、注销时间。
  二十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正本应当悬挂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有效期为4年。
  二十六、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声明作废,并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补发证书手续。
  二十七、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补发登记证书,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补发登记证书申请书;
  (二)在报刊上刊登的原登记证书作废的声明。
  二十八、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并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内容:本单位遵纪守法和执行政策的情况、依照《条例》履行登记手续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年度检查不合格或不履行年度检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十九、经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立银行帐户,应按照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开立银行帐户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十、经核准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刻制印章,应按照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十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参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执行。
  办理成立登记、变更登记应按《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核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标准向登记机关交纳登记费。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年度检查不得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