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23 09:50: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3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 第 37 号

 《关于修改〈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4日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孙清云

                   2004年8月15日



(1996年4月25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市人民政府1999年11月22日《关于修改〈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 根据市人民政府2004年8月15日《关于修改〈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和实施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以下简称开发项目)系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开发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的主管部门。西安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西安市外资开发经营房地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统称市开发办)具体负责本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 开发项目的确定


第五条 开发项目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按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确定。
第六条 综合开发用地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由市建委会同市计划、土地、规划、房地产等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拟定,由市开发办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开发项目由市开发办负责会同市计划、土地、规划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联合办公、集中审批、分部门办理”的工作原则确定,重要项目须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八条 开发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前,由市开发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期限、基础设施和配套建筑的建设、拆迁补偿安置等提出要求,并出具《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性质、规模和开发期限;
(二)规划控制指标及规划设计要求;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筑的建设要求;
(四)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
(五)项目拆迁补偿安置要求;
(六)项目经营方式等。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的内容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必备条款。
第九条 项目开发单位的确定,应采取招标、拍卖或协议方式进行,以招标为主。
第十条 项目开发单位应在与土地出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15日之内,到市开发办备案。
第十一条 开发项目确定后,市开发办应督促开发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详细规划的要求实施,依法保护开发项目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并应做好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管理工作。


第三章 开发项目的实施


第十二条 项目开发实行承包责任目标管理制度,项目开发单位在领取项目批复文件、《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的同时,应与市开发办签订项目承包责任书。
项目承包责任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实施单位;
(三)项目占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总投资;
(四)项目建设的资金证明、开户银行、资金账号;
(五)项目实施的规划要求及配套建设要求;
(六)项目质量保证的要求;
(七)项目开工期限、建设期限;
(八)项目竣工验收的要求;
(九)项目物业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 开发项目的开发单位应严格按项目承包责任书的规定实施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 开发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勘察、规划、设计和施工任务。
第十五条 开发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进行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 因不可抗力或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须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开发单位应及时向市开发办申请延期,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七条 开发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开发办视其情况予以处理:
(一)因国家重点建设或其它特殊需要,项目用地改变用途的,撤销该项目。
(二)项目已经动工,但因资金短缺,不能继续建设的,收回项目,调整给其他单位开发。
(三)未按承包责任书规定时间开工或超过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延期时限实施动迁的,以及拆迁虽已完毕,但超过一年仍未开工建设的,取消开发单位对该项目的开发资格。
第十八条 开发单位的项目取消后,其项目的土地使用权随之取消,并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章 开发项目的管理


第十九条 市开发办应对开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条 开发单位应将开发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事项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开发单位经营活动的审查、批准、处理意见记录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中。
开发单位应每半年和按项目各实施阶段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送市开发办核验。
第二十一条 开发单位必须按季度向市开发办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开发项目,可以进行转让。
(一)按照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已经支付了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已进行投资开发,属房屋建设工程的,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须形成工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开发项目转让时,土地使用权也随之转让。
第二十三条 用于居民拆迁安置的建设用地,不得转让。
第二十四条 转让开发项目按下列执行:
(一)转让开发项目前,转让方和受让方必须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
(二)转让方持项目转让合同和有关资料报市开发办批准;
(三)受让方应在项目转让批准之日起30日内持项目开发批准文件到土地使用权转让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四)受让方持土地使用权变更证件与市开发办签订项目承包责任书。原项目承包责任书自行失效。
第二十五条 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单位因资金等原因确需与其他开发单位联合实施的,参加联合开发的单位应符合国家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的规定。
禁止私下联合开发。
第二十六条 基本建设项目转为开发项目的,应报市开发办批准,并按开发项目的要求补办有关手续。未经批准,基本建设项目不得转为开发项目。
第二十七条 开发项目竣工后,开发单位应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交付使用。
综合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划要求是否落实;
(二)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建设完毕;
(三)单项工程质量验收手续是否完备;
(四)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是否落实;
(五)物业管理是否落实;
(六)其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由市建设委员会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不如实填写或者不按规定时间交验《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转让开发项目的,收回项目,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取消开发资格;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联合开发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处罚;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基建项目转为开发项目的,责令限期补办项目开发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取消开发单位的开发资格;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经验收而交付使用或者验收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发布施行后,国家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依照本办法所处罚款全额上缴市财政,并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开发项目的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行贿受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及市辖县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落实被查抄压缩的私产房屋政策的若干规定

天津市政府


关于落实被查抄压缩的私产房屋政策的若干规定
天津市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速落实被查抄、压缩的私产房屋政策,促进安定团结,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现将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关于房屋产权
1.被查抄、压缩和挤占的私有房屋,其产权全部退还原主。产权契证被接管的须退还产权人。契证遗失的,由产权人申请补发。产权人已死亡,由合法继承人申请办理继承手续。继承权有异议的由法院予以处理。
2.对私产房屋被压缩挤占后住进公房或他人私房的,应尽量与房主协商将其被压缩挤占的私房由房管部门作价公购,现住房屋继续住用或另行安排适当的公产房屋住,以减少腾迁;如房主坚持要回原房屋的,其被压缩挤占后由房管部门或单位分配的公房或他人私房(包括私房被压缩
挤占时同居一处,现已分居的亲属占用的公房),须全部退出交回房管部门或分配单位。
3.原私产房主自住房有余的,在产权清退后应鼓励其将被压缩挤占部分的房产卖给国家,由房管部门作价公购。私产房主原出租的房屋愿无偿交公的,可由房管部门予以接受。
4.除房管部门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准私自购买私产房屋。私房占用单位需要留购占用或与房主调换产权时,须经房管部门批准;留购私房须按本规定的公购标准作价补偿。
5.原属房主的出租房,房产权退还原主后,由房管部门按照有关的法律、法令规定,协助房主和住户恢复或建立租赁关系。
6.私产房屋被查抄、压缩和挤占后,进住户和其他应腾退私房的住户(包括被压缩户,拆迁户,换房户等等),无权调换、转让所住房屋,也不得长期闲置或采取存物等各种方式占房。否则,按照房管部门的处置,无条件退还原房主。
二、关于经济结算
7.退还私产房屋时,要本着宜粗不宜细的精神,进行合理的经济结算。房管部门将接管期间应收的租金退还原房主;原房主按国家的规定,补交其应交的房地产税和修缮费。
8.原私产房屋,不论查抄、压缩后做何使用,均按统管民用公房租金标准,由房管部门向原房主支付租金。租金从进住户进住之日起计算;房屋毁坏不能居住,房管部门未收租金的,不计租金。
9.凡已进行维修养护的私产房屋,原房主应向房管部门交纳修缮费用。小修的,可酌情收取费用;大、中修的,应根据正常维修的工程量和实际竣工收方进行核算收费;如原房主无力交纳修缮费,可由房管部门按原房修缮前的情况作价公购,不再进行经济结算。
10.被查抄、压缩的私产房屋已经拆除(或统一修建、翻建)的,不再退还,由房管部门作价公购;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坏而不能居住,原私房已经拆除(或统一修建、翻建的),作为残值补偿处理。
11.占住私房的个人和单位,应按规定向房管部门交纳占住期间的房租。凡个人拖欠房租的,由其所在单位负责追缴,原则应一次扣齐;如欠租较多,本人一时交不齐的,可由工作单位代扣,但时期不得超过三年,以便和房主进行经济结算。行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占用私
产房屋的,由占用单位支付租金。部队占用私产房屋应交付的租金,由占用部队自行解决。
12.私产房屋的作价公购,根据房屋交由房管部门管理时的质量,参照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天津市城市建设拆除城镇私有房屋补偿办法》规定的标准和需要另行安排房屋的情况予以补偿,不需安排住房的全数发给;需另行安排住房的折半发给。
三、关于房源及其分配
13.落实私房政策所需房屋,经核实后,由市统建住宅中分期分批专项拨付,争取三年完成。同时,有新建住宅的单位,在分配房屋时,应尽量抽出一部分用以解决本单位的落实私房政策问题。
14.专项拨付的房屋由市房地产管理局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首先落实被压缩、挤占后现无住房、三代同居一室、与异性大子女同居一室、婚后无房或等房结婚等最困难户和知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华侨、侨眷、台胞、港澳同胞等的住房,其
他应落实的户,视房源情况,分批解决。
四、关于进住户的腾迁
15.现住被压缩挤占的私产房屋的住户,因落实私房政策需要腾迁的,其动员组织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部队等占用的私产房屋,最迟于一九八三年六月底以前退还,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16.给腾迁户新安排的住房,应按现在居住的房屋面积分配;住房过紧的,可参照本市现行分房标准适当增加;住房过宽的,须相应减少。腾迁户不得乘机多要房屋。
17.占用被压缩挤占私产房屋的居民户和单位,凡已另行安排房屋的,必须限期腾迁;所在单位在搬迁所需时间和工具方面给予支持,粮、煤、副食和学校等单位要给予协助。在接到房管部门发出的搬迁通知后,需要腾迁的住户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腾迁。凡经说服动员,拒不
腾迁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并强制搬出;对顽固抗拒的,由房管部门交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18.由于我市居民住房仍然十分拥挤。房源又有限,腾退私产房屋需分期分批进行,在房管部门没给进住户安排住房以前,原房主不得自行撵赶住户搬家。
19.由房管部门安排临时住房的私产房主,在其被压缩、挤占的自住房退还并腾出后,须立即搬回自己的住房内,并同时交还临时用房。
20.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落实私产房屋政策中,都要发挥作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主动解决腾迁工作上出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21.落实私房政策只解决十年动乱期间被查抄、压缩和挤占的私产房屋问题,以往已经处理完了的不再重新处理。凡属于涉及房屋产权或规划拆迁等问题的,应由有关部门处理。



1982年10月14日

宁波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管理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宁波市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管理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0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5年12月26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1996年1月10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设立、延期、变更和终止
第三章 首席代表、代表和工作人员
第四章 管 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国企业设在宁波市的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保护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宁波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外国贸易商、制造厂商、货运代理0商、工程承包商、咨询公司、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和其他经济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外国企业)在宁波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第三条 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是在宁波市设立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机关,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是在宁波市设立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主管机关。
第四条 鼓励外国企业在宁波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开展业务活动提供服务。
第五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可在我国境内从事非直接经营性活动,代表该企业进行其经营范围内的业务联络、产品介绍、市场调研、技术交流等业务活动。
第六条 外国企业在宁波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须按本条例的规定,办理批准和登记手续。未经批准和登记的,不得以常驻代表机构的名义从事业务活动。
外国企业应对其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业务活动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及其成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二章 设立、延期、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外国企业在宁波市申请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企业所在国(地区)合法注册;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三)在本市有固定的驻在地点和长期工作人员。
第九条 外国企业申请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内容包括:该企业简况,常驻代表机构名称、首席代表和代表的姓名、业务范围、驻在期限、驻在地点等;
(二)该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当局出具的开业合法证书(副本);
(三)与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出具的资本信用证明书(正本),但非营利性外国经济组织可免交资本信用证明书;
(四)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委任常驻代表机构代表的授权书、代表的简历、身份证件(复印件);
(五)审批机关认为其他有必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 审批机关可以按规定要求外国企业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全部或部分申报文件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十一条 外国企业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应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驻在地点,因特殊情况确需设在规定范围以外的,应征得同意。
第十二条 外国企业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应书面委托本市经批准的对外服务机构为承办单位,由其负责向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十三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应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由常驻代表机构首席代表或代表向审批机关领取批准证书,并向市工商局办理登记手续。在工商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税务主管机关和公安、海关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逾期未办理工商登记的,批准证书自行失效,由审批机关予以收回。
第十四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经批准和办理登记手续后,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银行开户、物品进出口等手续。
第十五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外方人员及其家属,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向市公安局申请办理居留或临时住宿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一次批准驻在期限不超过3年,如需延期,应在期满60日前向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办理延期申请手续除提交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交该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设立以来的业务活动报告,经批准后,向各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延
期的登记、备案等手续。
第十七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变更机构名称、首席代表和代表、业务范围、驻在期限、驻在地点,应委托承办单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经批准后,向市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由市工商局抄报有关部门备案。未经登记的,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八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在期限届满或者提前终止业务活动,外国企业申请撤销其常驻代表机构的,应在期限届满或终止业务活动30日前向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书面备案,并持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向有关部门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海关备案等注销手续,并交回居留
证。
外国企业对其已撤销的常驻代表机构的未了事宜,应继续承担责任。

第三章 首席代表、代表和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首席代表、代表和工作人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受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请担任首席代表或代表的境外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之一:
(一)持有合法普通护照的外国公民(不含外国在中国境内的留学生);
(二)已获得外国长期居住资格的中国公民;
(三)持有效证件的台湾、香港和澳门同胞。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境外人员担任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境外人员来华就业规定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请中国公民(不含第二十条第二项所指的中国公民)担任其首席代表或代表,应委托本市经批准的对外服务机构办理申报手续。
第二十二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公民(不含第二十条第二项所指的中国公民)担任工作人员,应委托本市经批准的对外服务机构办理聘用手续。
第二十三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的工作人员应在办理聘用手续后30日内,持聘用合同及有关材料,向市工商局办理备案手续。
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不得以常驻代表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从事业务活动。
第二十四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工作人员聘用期届满需续聘的,应重新办理聘用手续,聘期不得超过该常驻代表机构的批准驻在期限。

第四章 管 理
第二十五条 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市工商局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六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应在每年1月20日前向市外经贸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报送业务情况年报。
第二十七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撤销批准,市工商局吊销登记证:
(一)擅自超越业务范围的;
(二)擅自迁址、变更机构名称、变更首席代表或代表的;
(三)擅自聘用工作人员的。
第二十八条 外国企业未经批准登记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擅自以常驻代表机构人员的身份进行业务活动,由市工商局通知其立即停止业务活动,责令限期补办批准登记手续;拒不改正的,处以人民币四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取缔。
第二十九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及其成员有不办理临时住宿登记或居留手续,逾期不办理税务登记或纳税,擅自将免税进口物品转让、出售、处理或以此担保、出租等违法行为的,由市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外国企业申请委派常驻代表,比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企业申请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或委派常驻代表,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二条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由市工商局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月10日